高成祥心中暗嘆一聲,作為軍人,他其實也不愿意吳越國如此順服宋國,只是他深知吳越國三十多年沒有經(jīng)歷大的戰(zhàn)事,軍隊平時訓(xùn)練雖然在自己的統(tǒng)領(lǐng)之下還在保持,但沒有經(jīng)歷過戰(zhàn)爭洗禮的軍隊,又怎么能夠和那南征北戰(zhàn)的大宋強軍相抗衡。
而本來可以作為依靠的唐國,雖然不論國土面積,還是國力、軍隊數(shù)目看似要比吳越國強很多,甚至不比大宋差多少。但實事上,高成祥知道唐國甚至比吳越國還要不堪,唐國朝廷的,唐帝的無能,唐隊就算保持幾分戰(zhàn)力,又怎么可能會是宋軍的對手,即使吳越國和唐國聯(lián)手,也不是宋軍的對手。
至于北方契丹,高成祥從不懷疑,當(dāng)大宋對南唐和吳越國出兵時,契丹鐵騎會趁機南下。但那又能怎么樣?先不說當(dāng)宋國敢對唐國出兵的時候,肯定在北方有完全準備。就算契丹大軍突破了宋國在北方的防線,到那時南唐和吳越國多半已經(jīng)不存在,即使后面宋國被契丹所滅,與吳越國又有什么意義呢?
只是,魏信剛才所言之道理,對吳越國來說,已經(jīng)成為一個死結(jié)。說白了就是兩個選擇。
第一,為了讓吳越國能夠繼續(xù)存在下去,與南唐和契丹聯(lián)手抗宋,吳越國能保存多長時間就多長時間。最后一旦被宋國找準時機以武力所滅,吳越國生靈涂炭,君臣的結(jié)局肯定不會好到那去,吳越國主也最多如那南漢皇帝在開封一樣,只有一個閑散侯爺,王爵之位定是不會再有。并且更有可能遭受宋帝的毒手。
第二,繼續(xù)聽先帝所言,如這十多年一樣,順從大宋,甚至在大宋伐南唐時出一份力。最后吳越國當(dāng)然也不會保持住,但吳越國君臣肯定也會成為大宋臣子,沒有任何性命之憂,軍隊、百姓也不會有死傷。吳越國主或許沒有了權(quán)力,但也能保持一個王爵之位。至于會不會被宋帝暗中以見不得人的手段害死,那就不是現(xiàn)在他們君臣三人所能知道的了。這一點,高成祥也從未相信過宋帝趙匡胤,更不會將其當(dāng)成依靠。
現(xiàn)在看來,文臣之首左相魏信反而支持第一種魚死網(wǎng)破的選擇。而軍方第一人————八都都指揮使高成祥卻是支持第二種,看似較為溫和保險一些的選擇。
按照常理來說,這二人觀點應(yīng)該正好顛倒才是,但實事正好相反。高成祥有這樣的溫和觀點,雖然與大部分有血性的軍人觀點不符,但考慮到吳越國與大宋國力和軍力對比,還是能夠理解的。
但是,這左相魏信的觀點卻與自古以來絕大多數(shù)文臣想法完全不同。要知道他吳越國真投降了大宋,高成祥這樣多年沒有打過仗,沒有對宋國有任何功勛,且沒有機會表現(xiàn)自己能力的武將絕對不會被重用??墒侨缥盒胚@樣的文官則不一樣,眾所周知,吳越國在文治方面在天下間都是極為有名的,吳越國泰安寧,百姓安居樂業(yè)早已名聲在外,以致于文官治理地方的能力也被各國肯定,想來以魏信為代表的吳越國文臣在宋國和吳越國其實沒有多大區(qū)別,同樣是臣子。甚至以趙匡胤所表現(xiàn)出的對降臣的大度,以吳越國文臣如今所擁有的名聲,多半還會受到重視。想一想,在大國為官好,還是在小國為官好?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如何選擇。
更何況,到那個時候,大宋雄踞中原大地,統(tǒng)一了南方,已經(jīng)是不容置疑的華夏正統(tǒng),這對讀書人出身的文官來說,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。
所以,八都都指揮使高成祥所言所為可以理解,但那文臣之首左相魏信反而支持魚死網(wǎng)破的選擇卻是極為反常。
所謂‘反常即為妖’,顯然這左相魏信是有問題的。但因為身處角度不同,吳越國主錢弘俶卻是沒有想到這一點,高成祥雖然有所懷疑,但魏信畢竟是侍奉兩代國主的老臣,平時人品、能力也是得到國主和朝臣的肯定,即使在吳越國民間百姓中也有不弱的名望。所以,高成祥也沒有多想,只是心中感慨吳越隊?wèi)?zhàn)力不行,自己做為軍方第一人,反而越加愧疚。
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
八月十五日,中秋佳節(jié)。
沿運河而下的三艘大宋官船,過蘇州未停,繼續(xù)南下。而頭天夜里,葉塵帶著十名金牌殺手和喻清妍又悄悄地下了船。
蘇州西抱太湖,北依長江。是吳越國僅次于京都杭州的第二大州城。